明月如霜,好風如水,清景無限。
曲港跳魚,圓荷瀉露,寂寞無人見。
紞如三鼓,鏗然一葉,黯黯夢雲驚斷。
夜茫茫,重尋無處,覺來小園行徧。


天涯倦客,山中歸路,望斷故園心眼。
燕子樓空,佳人何在?空鎖樓中燕。
古今如夢,何曾夢覺?但有舊歡新怨。
異時對,黃樓夜景,為余浩歎。

上片前六句 (明月如霜,好風如水,清景無限。曲港跳魚,圓荷瀉露,寂寞無人見。)

歷來詮釋有紛說,到底是東坡夢中所見?抑或是描寫實景?

我認為應是描寫夢中之景。

 

題為「彭成夜宿燕子樓夢盼盼」,雖秦觀戲之「只有下片提到兩句盼盼」,

然而前六句若視為東坡夢境,除了「明月如霜,好風如水」清麗景色之外,

跳魚與瀉露映襯出深夜靜默,更顯露出寂寞的關盼盼藏身在此清景中無人見。

也許驚嘆於關盼盼與自身之寂寥與共,

東坡「夢雲驚斷」之後,才會在迷茫之中欲探尋夢中之景,將小園行遍後卻發現「重尋無處」。

古人喜歡藉著今時風景,憑弔古往之事;燕子樓人去樓空,映襯出東坡現在的人生蒼涼。

東坡想要尋找那份舊時身在故園的感動,然而怎麼找也無法回到過去,一如夢醒後無法尋回夢中之景。

因此東坡才會在下片感嘆:「古今如夢,何曾夢覺,但有舊歡新怨。」

李白有言:「浮生若夢,為歡幾何?」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因此我認為,如果將上片前六句解釋為夢醒後所見景象,將與下片之意象不連貫,

若只是看到淒涼之景備感寂寞,為何有浮生若夢之感呢?因此我認為解釋為夢中之景較為恰當,也讓此詞更加餘韻無窮。

arrow
arrow

    小米(Elisa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